《舒曼: 埃辛多夫诗歌声乐套曲集,Op.39》演唱:菲舍尔 - 迪斯考

费舍·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1947年在弗莱堡首次登台,演唱布拉姆斯《安魂曲》。他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大师,尤其是舒伯特歌曲,无人可与他平分秋色。在歌剧方面,他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盖诺、贝尔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 

此外菲舍尔·迪斯考在宗教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人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认为,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是战后历史上一位超群卓越的歌唱家。这种评价对他来说之所以当之无愧,不仅仅由于这位艺术家在他50年的演出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如此个性鲜明的独特的男中音音色,而且他还以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全力以赴使听众神往。无论是歌剧片断还是宗教作品以及其他歌曲,他都同样全神贯注地去塑造,这也是听众最大限度的要求。对于菲舍-迪斯考的演出曲目来说,没有任何节目类型上的限制,他演唱的歌曲一直可以涉及到当代音乐,他经常演唱当代作品的一些庆典仪式助兴。

听声乐想要不认识费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位“提到艺术歌曲就宛如提到他”的德国声乐大师,曾被英国留声机杂志选为廿世纪前五位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声乐家,美国时代杂志更称赞他是廿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他的演唱曲目,时期可从巴洛克的巴哈延续到现代的莱曼(Reimann),曲风则横跨法国、德国、意大利几乎整个欧陆,有他挂名的唱片录音数不胜数。而艺术歌曲,他最为人称赞的舒伯特、舒曼和布拉姆斯,也已在录音间或现场录音中留下许多后人难以超越的典范。他和DG公司创纪录的录下400多首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剩下没录音的多为重唱和为女高音所写的曲子),更见历史意义。演唱生涯后期的他甚至拿起指挥棒当起指挥来,非但如此,费雪迪斯考还是个画家和作家,他所写的论述受到学术界相当的重视。这样一位艺术修为深不可测的众多“家”,让人不禁好奇他到底是如何的三头六臂?回想历年声乐界黄金时期的各个名演唱家,有几位像他这样对艺术歌曲有着如此强烈的执着,今年适逢大师75岁的生日,而我们面对他如此众多的录音,对他的了解又有多少?

费雪-迪斯考于1925年5月28日生于柏林,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似乎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他的爸爸亚伯特是位古代语言学博士,任职于一所中等学校的校长,而他的妈妈朵拉也是一位教师。而他袓母娘家,可是大名鼎鼎的冯.迪斯考(von Dieskau)家族,其袓先凯默赫尔Kammerherr von Dieskau就是巴赫《农夫清唱剧》的题赠者。费雪迪斯考的父亲在他12岁那一年便去逝了,这位前半生都活在19世纪的老爸有着上个世纪的独立与坚强意志,据说他一生中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也从未进入过他的内心世界,这听来似乎有些孤僻,而这些个性的遗传,也许正解释了为何费雪迪斯考的歌声中总有有着源源不绝的能量和过人的自省能力。

既然出生在一个充满文学博士、建筑设计师等如此专业的家庭,费雪-迪斯考自小时候想当然尔的受到学术、艺术相当多方面的熏陶。而这也成就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涵养和深度。他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他的母亲,她教导他钢琴并尽可能的不使之暂停。在他16岁的时候,费雪-迪斯考先后跟随沃尔特(Gerog A.Walter)和怀森伯恩(Hermann Weissenborn)二位老师学习声乐。他优异的音乐性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在还很年轻的时便有了过人的表现,17岁那年,费雪-迪斯考第一次公开演唱,曲目竟就是舒伯特的《冬之旅》。然而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他不得不从军报国,1943年当他被微召威玛,他才在柏林艺术学院待了一学期而已。在意大利他曾被美军囚禁,然在这期间,他仍不忘自我学习并把握任何可以表演的机会。1947年他回到了德国,开始了他第一次正式的表演机会。此时的他才22岁。

那时他在毫无排练的情况下临时上场演唱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之后是他第一次艺术歌曲演唱会。瞬间他成为了声乐界极具潜力的新星。1948年,他与柏林市立歌剧院签约为首席抒情男中音,他歌剧的首演,是由弗利柴的指挥,演唱《唐卡洛斯》的Posa,另外他也演出《唐豪瑟》的Wolfram。其抢眼的表现,使他很快的应邀于维也纳与慕尼黑等各地客串演出,也在DG唱片公司录下第一张专辑,演唱勃拉姆斯。而这中间不过两年光景,他便已开始在欧洲其它地方举行各人演唱会。但是真正确立他乐坛地位,还是等到1951年他参加了奥地利萨尔兹堡音乐节,和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之一褔特万格勒,同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那一场著名的马勒《青年流浪者之歌》。不过为该节庆的固定演出,还是在五年之后。其中他和舒瓦兹柯夫、齐弗丽德合作的费加洛婚礼成为经典之一。1954年,费雪-迪斯考展开了七年在拜鲁特音乐节演出,1955年开启了美国大门,1964年在卡内基厅演唱艺术歌曲。至此出道不到十年,费雪迪斯考已是全古典音乐界有名的男中音。乐评家几乎是一面倒的赞美他的演唱:他拥有仔细而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诠释,而他那看似无尽的音色变化,细微地伸展着他声音的无限可能性。 

和其它声乐家之不同在于:费雪-迪斯考是从开始便不间断且持续地举行艺术歌曲的演唱会,比较起来他的歌剧演出反而近乎稀少,成就也不如他在艺术歌曲的表现。好比他的莫扎特和意大利曲目的角色大部份都为人垢病,连少数德奥曲目也遭批评,甚至有人还质疑他的发声方式,认为有些晦暗不够明亮,更糟的是有人嫌他太高大以致不适合帕帕给诺,长相太稚气不适演Almaviva伯爵等……。没错,要讲出他代表性的歌剧角色确实不容易,以听惯意大利美声的听众确实会嫌他的音色“有缺陷”,但就像阿劳的德彪西比较不印象、卡拉斯的莫扎特比较“摩登”,费雪-迪斯考的某些角色让人不习惯或是格格不入,然而那是以他的观点和风格来演唱。而他那似乎是专为演唱艺术歌曲而生的歌喉,当然和意大利开放式的发声法大为不同了。

其实很难去描述是什么使费雪-迪斯考的艺术歌曲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有人说是他卓越的理解力,有人归功于他对文学和音乐的想象力。但单纯而言,他是如此热衷于艺术歌曲的诠释,他是爱他们的。他17岁的《冬之旅》。便以轻松自然的发声和完美的咬字震惊了现场观众。然而也许在音色上,某些歌曲的角色不是很适合他这样的高男中音,听众可能会觉得像温德利希的《诗人之恋》会更自然,更贴切,博斯崔吉的《美丽的磨坊少女》更像是有少男恋爱的热情,但是作为一位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并不是靠音色来诠释作品的。突破先天的限制,以加强演唱内容的内涵来传递歌曲的深度,是费雪迪斯考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影响。他自己相信:音乐和诗有相同的领域,他们可以描绘出灵感、灵魂的图形。也有相同的力量把感觉和思绪转化为理性的,可用语言和音符来表现的型式。而其中神奇的魔力,就是音乐和诗会不断的带给我们转变。

早在1993年告别演唱会后,费雪-迪斯考便退出了声乐舞台。但是他是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仍以指挥家、老师和评论者的身份继续为音乐界努力。他于65岁生日时做了指挥的首演,也大力提携后进;Schaefer、Goernej、Schmidt和Bostridge等都曾是他的学生。虽然他的四次婚姻总是众人茶饭后的话题,但和女高音瓦拉蒂廿多年的婚姻终也证实了真爱存在。